污水处理事情总结
事情总结
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在污水学习和实践。现对污水处理中涉及技能和问题总结如次:
提纲:
1.污水处理开端理论。
⑴为啥子污水需要处理。
(2)活性污泥法
(3)本工艺的独特的地方。还有那些相关的工艺
(4)先容A/O(硝化,反硝化)和沉淀池的基本道理
2.技能操作。
⑴调治池操作
(2)A/O池操作
(3)二沉池操作
(4)监护池操作
(5)风机操作
(6)加药操作
3.存在的问题汇总。
⑴控制参量
(2)工艺缺憾
一,污水开端知识
1.污水中的成分和危害
污水主要分成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其所含的碳水化合物、卵白质、脂肪等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最终分解为简略的无机事物、二氧化碳和水等。这些有机物在分解过程当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属于好氧污染物,也是水体产生恶臭的主要缘故原由之一。
污水有机物组成比力纷杂,现有的技能是难以分别测定各种有机物的含量的,通常也没有这样的必要。在实际事情中通常用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D)等指标来反应水中有机物的含量。
此中包含的油类污染物、酚类污染物等都是危害极大的。例如油类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其油膜覆盖水面,改变水面的反射率和进入水体的日光辐射,并且能遏止大气中的氧进入水体,从而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而酚类化合物是有毒有害污染物,水中的酚类低时能影响鱼类的洄游繁殖,浓度高时能直接导致鱼类死亡。
2.污水的处理方法
污水处理方法种类主要有微生物法,化学法和物理法等。或者是几种相互结合。,化学法和物理法一般作为特殊污水的处理或者是结合微生物法施用。此中以微生物法施用最广,因为它具备很高的经济性,运行成本小,而且技能也至关成熟。
微生物法的种类很多,分类很多。从反应机理上可分为宜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从微生物生长状态可分为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而本岗位采取的工艺是基于活性污泥法上的A/O法,下面对此工艺做出一些先容。
3.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天然水体自净的强化,通过加强其曝气强度和新增营养源(或者是以污水中的事物作为养分)来取出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分解作用的主体是菌胶团。菌胶团是有细菌排泄的多糖类事物将细菌包裹正的粘性团块,使细菌具备低于外界不利因素的性能。它也是活性污泥絮凝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游离态的细菌不易沉淀,而混合液中的原生生物(例如钟虫、轮虫等)可以捕食这些游离细菌,从而能提高沉淀池的出水水质。
4.A/O法的独特的地方
A/O法施用比力早,显得比力成熟,抗冲击能力强,工艺稳定性好,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所需机械设备少,日常维护简略,尤其具备很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很贴切合成氨厂的废水处理。
其简略的运行机理是,A段(缺氧段)也能氧化一定的有机物,但主要进行反硝化反应,其反应底物是由O段(好样段)的硝化反应的产物提供。所以工艺上三台内回流泵主要作用就是为了提供反硝化底物。并且也能提高处理时间,即水力停留时间。另一个作用是,通过调治回流比也能间接控制A段的DO(溶解氧)浓度。
O段,主要是氧化有机物和进行硝化反应。一般,在不考虑氨氮处理的话,就直接设好氧段,而将A段省去。用图解的方式来表示其氧化过程比力直观。
至于氨氮去除的详细机理,在操作规程上也有先容,就不再累述。
二,构筑物操作
本工艺的流程较为简略。其流程图
按照水流顺序总结各个构筑物的操作。
1.调治池
调治池的作用是储存红利,补充短缺,是处理设施一天内都能获得均和的水质。并且可以开端的调理水质。其一般设置调治时间为8—12h。其池容体积为
V=QT
Q-设计流量,m3/h
T-调治时间,h
根据规程设计流量100m3/h。则应该在800m3。
调治池上需要操作的相关设备有:污水晋升泵,潜入水下搅拌器,消防补水和机械格栅。
其无上流量分别是,2号25-32m3/h,3号泵75-80m3/h。其操作的依据是结合进水COD,氨氮的高低,进水水量的情况来调治流量。大致要得调治池水位波动不大。在以后工场进入正常化出产后,每天的进水量应该变化不大。那时辰可以根据每天的进水总量来确定每个小时的流速。
潜入水下搅拌器的作用是要得来水均匀混合。同样也可以根据调治池的体积来对搅拌器进行选型。一般设计上去每m3污水4-8W来定。例如本调治池如果选择每m3污水搅拌功率为5W,则总功率为800×5=4KW。
消防补水,目前调试时期主要是用作稀释进水,临时补水,调治水池水位。
机械格栅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去除可能拥塞水泵及管道阀门的较粗大的悬浮物。在以后正常运行后,根据来水的情况需要定时清渣。
另外需要主意的问题是调治池中进油的问题。好比目前水位低于2.5m,就会把外貌的浮油抽进处理系统。但是这样一直积着也不是办法。这个将在第三章讨论。
2.A/O池
⑴A池
A池的设备是2台潜入水下搅拌器。A段主要控制的DO,一般来说是在0.5mg/l以下。但是也不能过低。过低后会导致A池污泥上浮。
例如在在前几个月A池就出现过此类现象。缘故原由是,前期因进水COD低,所以保持较低的曝气。但是在后来进水COD提高后,曝气量没有及时的调解。导致回流污泥中的DO含量低,不能餍足缺氧的需要。要得A池污泥上浮。
其处理方法底子的依据是提高A池的DO,能打散漂浮在A池上的泥块最好。可以通过调解O池曝气量,提高内回流比。辅助接上一次水水管来冲。上次事故能快速恢复正常是其时下了一场大雨。雨水在与空气接触时含有丰富的氧,并且雨滴落在A池中也能打散泥块。这些因素要得问题很好的解决。
(2)O池
O池的相关操作设备有风机及其从属相关阀门。有排空阀,O池上的曝气管道阀门。在一个就是碱的投加了。
曝气管道阀门有三个作用,一是配合排空阀调解风机曝气量。二是调解O池水流状态。好比在一段池体中一侧曝气量大,一侧曝气量小。这样由于气泡形成的密度差,要得池水产生旋流,这样更能够充实的混合提高有机物与菌胶团的接触。其效果图大致如次:
进水
旋流状态
第三个作用是调解曝气状态。就本工艺来说,采用的是推流式曝气池,这样前半段的有机物负荷高,消耗的氧量大,常会使前半段处于厌氧状态,致使污泥活性差,有机物处理效率低。尔后段过度的曝气则会导致水中DO含量高,使其在沉淀池泥水分离效果差,从而导致SS(悬浮物浓度)高,影响出水。
可能会有另一种看法认为使其缺氧能更好的促进反硝化反应,但是在工艺设计本身就已经考虑到反硝化,硝化反应的停留时间问题。按照设计规程,A段的水力停留时间在0.5-2h,O段水力停留时间在2.5-6h。并且A段的体积:O段体积=1:(3-4)。从操作规程上给出两个池子的体积体积,是吻合的。所以不需要额外的考虑反硝化反合时间的问题。比力合理的曝气方式是,将O1段全开(同时可以采用旋流推进方式,一侧曝气稍小,另一侧全开。这个其实在现场上也可以看到O1段有一侧阀门被锁死在较小的开度上,可能是承包商考虑到这个而采取的办法)。O2段开度控制在3/4--1/2左右。O3段在1/4左右。这样还有一个前提,是在包管风机不会憋压下。
另外的操作就是排空阀了,排空阀最主要就是调解曝气风量,其调解的依据是根据进水有机物的浓度和进水量的巨细。具体调解在第三章探讨。
另外的操作就是开停风机了。操作规程上都有步骤。不过要主意的是在开风机时,除了风机出口阀是包管全开以外,还要主意O池上面的管道阀门是否处于不错的开启位置。因为自己就遇到过O池上管道阀门开度太小,而排空阀处于关闭,造成风机憋压。所以在开启风机时需要检查一下各个阀门,比力保险就是开启以前尽量把排空阀开大了,在调了。当然在将管道阀门确定好合适的开度后(如上),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3.沉淀池
沉淀池的操作主要就是进水阀和排泥阀。
沉淀池的操作相对于简略,主要就是包管污泥池液位较稳就可以了。在同事时运行2个沉淀池的时辰要主意一下偏流问题。在底部污泥阀开启程度相差不大的情况,应包管沉淀池出水溢流高度大致相等。
最后就是运行闲置过久的沉淀池时,会有大量的漂泥。这是因为沉积在底部的污泥因为长时间消耗尽水中的氧而发生反硝化反应,产生氮气带动污泥上升。可以用捞网将污泥打坏,让其迅速流出,同时监护池回流处理即可。这个和做污泥沉降比时,试管放置时间过长,试管内污泥上浮的道理一样。
4.监护池
监护池主要是维护水位平衡和回流处理不合格出水。还是比力倾向于在监护池设置一个能在操作室显示的电子液位计,这样能很及时的调解。
5.污泥池
污泥池可以起到抗冲击负荷的作用。例如在进水浓度较高的时辰提高外回流比。从而能达到提高污泥浓度,降低有机物负荷。在进水浓度低时,减少回流比,避免在没有充沛反应底物下,污泥因内源呼吸而消耗掉。
另一个作用就是排泥。一般来说按期的排泥能够保持菌胶团的活性,提高处理效率。长时间的不排泥会要得处于衰老期,尽管污泥浓度高,但是活性低下,处理效果、效率都不会很好。
微生物生长曲线
用于活性污泥法的一般是处于静止期,这个阶段的细菌菌胶团成熟,具备很好的沉降效果。当然也有施用对数期的来处理高浓度废水,因为在这个阶段的细菌活性高,对数期菌胶团颜色较浅,甚至无色透明、但有旺盛的生命力,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强。但是由于其菌胶团不够成熟,泥水分离效果差,一般为用作开端处理。
3、存在问题汇总
1.油的处理
目前在系统还未进正常开车废水下,对进水中含有的油总是尽量避免使其进入系统。但是如果开车后出产废水中所含有的油类高于系统能够接纳的程度那应该如那边理?尤其是瓦斯化内废水中可能存在的重油,是水比重的1.1倍又该如那边理?外貌的浮油不能总是让水位保持在2.5m以上吧。调治池也是有一个容纳极限的。
这样还不比提前做好准备,个人假想是在节省建筑成本的情况下对调治池进行改造,使其具备隔油池的功能。在外貌设置刮油机,用来去除外貌浮油。而将调治池底部改造成漏斗形,并且在底部设置排泥管,哄骗清水压力排走可能会有的重油和沉淀污泥。这样是结合竖流式沉淀池的道理来处理。
方案可能不成熟。。。
2.曝气量的调解
曝气量的确定,自己一直试着从理论曝气量上着手。但是相关参量缺少。并且由于进水没有稳定的缘故原由,现有的参量也在变化。所以这部分进行的很困难,在忽略一些参量后,大致得出一个参考的计算式:
曝气量V=qv×ps/0.68(m3/h)
qv----进水流量,m3/h
ps----进水COD浓度,mg/l
由于推导公式比力繁琐,就不列出了。这个和实际还是有较大偏差,也就仅供一个参考。另外通过现场也有一些办法来进行调解。例如,每天所做的SV30(污泥沉降比)。一般来说,如果其值在进水浓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一直在减小,并且有迫害事物没有超出进水标准,那么就申明曝气量过大,造成污泥内源呼吸要得SV30下降,这个时辰就该减小曝气量了。如果是在做SV30时,在较短期里(好比说是在30分钟后记载数据时)发现量筒内污泥上浮了,那就申明曝气量小了。同样也可以观察沉淀池,假如沉淀池在正常运行下出现污泥上浮也可能是DO过低造成的。 另外O池上的溶解氧仪的安装位置也不是很不错,由于其安装在曝气地区范围,所以曝气上升的气泡与其接触会造成所测值比实际中水中含氧要高很多。
3.碱的投加
个人认为碱的投加是这个工艺中最重要的问题,因为这直接和运行成本相关。假如每天能在包管出水的情况下省出多余的碱,就算是一包,那么一个月下来也是个不小的数字。
在本工艺中,碱的最主要作用是为了去除氨氮,当然附带的能调治PH(酸碱度)。由于活性污泥对PH的适应是相对于较广的,一般在6.5-8.5。在没有氨氮或者氨氮浓度低(<40mg/l)的情况下,完全都可以不需要加减。
从理论上来计算,1g氨氮需要3.57碱。但是污水成分庞大。这样的结果很不准确。工程上常用的是试凑法。但是这个需要收集相关数据,例如:进水碱度,进水氨氮浓度,进水流量,投加的碱量,出水的碱度等。这样同过积累数据来寻找其大致的范围。
一般包管出水碱度在50--100mg/l即可。
4.O池的改进
经过前面O池的涉及先容。关于O池的水力停留时间问题。T=V/Q。则本工艺设计停留时间为(3024+756)/100=37.80,要是设计流量真的是100
污水处理事情总结
事情总结
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在污水学习和实践。现对污水处理中涉及技能和问题总结如次:
提纲:
1.污水处理开端理论。
⑴为啥子污水需要处理。
(2)活性污泥法
(3)本工艺的独特的地方。还有那些相关的工艺
(4)先容A/O(硝化,反硝化)和沉淀池的基本道理
2.技能操作。
⑴调治池操作
(2)A/O池操作
(3)二沉池操作
(4)监护池操作
(5)风机操作
(6)加药操作
3.存在的问题汇总。
⑴控制参量
(2)工艺缺憾
一,污水开端知识
1.污水中的成分和危害
污水主要分成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其所含的碳水化合物、卵白质、脂肪等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最终分解为简略的无机事物、二氧化碳和水等。这些有机物在分解过程当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属于好氧污染物,也是水体产生恶臭的主要缘故原由之一。
污水有机物组成比力纷杂,现有的技能是难以分别测定各种有机物的含量的,通常也没有这样的必要。在实际事情中通常用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D)等指标来反应水中有机物的含量。
此中包含的油类污染物、酚类污染物等都是危害极大的。例如油类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其油膜覆盖水面,改变水面的反射率和进入水体的日光辐射,并且能遏止大气中的氧进入水体,从而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而酚类化合物是有毒有害污染物,水中的酚类低时能影响鱼类的洄游繁殖,浓度高时能直接导致鱼类死亡。
2.污水的处理方法
污水处理方法种类主要有微生物法,化学法和物理法等。或者是几种相互结合。,化学法和物理法一般作为特殊污水的处理或者是结合微生物法施用。此中以微生物法施用最广,因为它具备很高的经济性,运行成本小,而且技能也至关成熟。
微生物法的种类很多,分类很多。从反应机理上可分为宜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从微生物生长状态可分为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而本岗位采取的工艺是基于活性污泥法上的A/O法,下面对此工艺做出一些先容。
3.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天然水体自净的强化,通过加强其曝气强度和新增营养源(或者是以污水中的事物作为养分)来取出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分解作用的主体是菌胶团。菌胶团是有细菌排泄的多糖类事物将细菌包裹正的粘性团块,使细菌具备低于外界不利因素的性能。它也是活性污泥絮凝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游离态的细菌不易沉淀,而混合液中的原生生物(例如钟虫、轮虫等)可以捕食这些游离细菌,从而能提高沉淀池的出水水质。
4.A/O法的独特的地方
A/O法施用比力早,显得比力成熟,抗冲击能力强,工艺稳定性好,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所需机械设备少,日常维护简略,尤其具备很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很贴切合成氨厂的废水处理。
其简略的运行机理是,A段(缺氧段)也能氧化一定的有机物,但主要进行反硝化反应,其反应底物是由O段(好样段)的硝化反应的产物提供。所以工艺上三台内回流泵主要作用就是为了提供反硝化底物。并且也能提高处理时间,即水力停留时间。另一个作用是,通过调治回流比也能间接控制A段的DO(溶解氧)浓度。
O段,主要是氧化有机物和进行硝化反应。一般,在不考虑氨氮处理的话,就直接设好氧段,而将A段省去。用图解的方式来表示其氧化过程比力直观。
至于氨氮去除的详细机理,在操作规程上也有先容,就不再累述。
二,构筑物操作
本工艺的流程较为简略。其流程图
按照水流顺序总结各个构筑物的操作。
1.调治池
调治池的作用是储存红利,补充短缺,是处理设施一天内都能获得均和的水质。并且可以开端的调理水质。其一般设置调治时间为8—12h。其池容体积为
V=QT
Q-设计流量,m3/h
T-调治时间,h
根据规程设计流量100m3/h。则应该在800m3。
调治池上需要操作的相关设备有:污水晋升泵,潜入水下搅拌器,消防补水和机械格栅。
其无上流量分别是,2号25-32m3/h,3号泵75-80m3/h。其操作的依据是结合进水COD,氨氮的高低,进水水量的情况来调治流量。大致要得调治池水位波动不大。在以后工场进入正常化出产后,每天的进水量应该变化不大。那时辰可以根据每天的进水总量来确定每个小时的流速。
潜入水下搅拌器的作用是要得来水均匀混合。同样也可以根据调治池的体积来对搅拌器进行选型。一般设计上去每m3污水4-8W来定。例如本调治池如果选择每m3污水搅拌功率为5W,则总功率为800×5=4KW。
消防补水,目前调试时期主要是用作稀释进水,临时补水,调治水池水位。
机械格栅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去除可能拥塞水泵及管道阀门的较粗大的悬浮物。在以后正常运行后,根据来水的情况需要定时清渣。
另外需要主意的问题是调治池中进油的问题。好比目前水位低于2.5m,就会把外貌的浮油抽进处理系统。但是这样一直积着也不是办法。这个将在第三章讨论。
2.A/O池
⑴A池
A池的设备是2台潜入水下搅拌器。A段主要控制的DO,一般来说是在0.5mg/l以下。但是也不能过低。过低后会导致A池污泥上浮。
例如在在前几个月A池就出现过此类现象。缘故原由是,前期因进水COD低,所以保持较低的曝气。但是在后来进水COD提高后,曝气量没有及时的调解。导致回流污泥中的DO含量低,不能餍足缺氧的需要。要得A池污泥上浮。
其处理方法底子的依据是提高A池的DO,能打散漂浮在A池上的泥块最好。可以通过调解O池曝气量,提高内回流比。辅助接上一次水水管来冲。上次事故能快速恢复正常是其时下了一场大雨。雨水在与空气接触时含有丰富的氧,并且雨滴落在A池中也能打散泥块。这些因素要得问题很好的解决。
(2)O池
O池的相关操作设备有风机及其从属相关阀门。有排空阀,O池上的曝气管道阀门。在一个就是碱的投加了。
曝气管道阀门有三个作用,一是配合排空阀调解风机曝气量。二是调解O池水流状态。好比在一段池体中一侧曝气量大,一侧曝气量小。这样由于气泡形成的密度差,要得池水产生旋流,这样更能够充实的混合提高有机物与菌胶团的接触。其效果图大致如次:
进水
旋流状态
第三个作用是调解曝气状态。就本工艺来说,采用的是推流式曝气池,这样前半段的有机物负荷高,消耗的氧量大,常会使前半段处于厌氧状态,致使污泥活性差,有机物处理效率低。尔后段过度的曝气则会导致水中DO含量高,使其在沉淀池泥水分离效果差,从而导致SS(悬浮物浓度)高,影响出水。
可能会有另一种看法认为使其缺氧能更好的促进反硝化反应,但是在工艺设计本身就已经考虑到反硝化,硝化反应的停留时间问题。按照设计规程,A段的水力停留时间在0.5-2h,O段水力停留时间在2.5-6h。并且A段的体积:O段体积=1:(3-4)。从操作规程上给出两个池子的体积体积,是吻合的。所以不需要额外的考虑反硝化反合时间的问题。比力合理的曝气方式是,将O1段全开(同时可以采用旋流推进方式,一侧曝气稍小,另一侧全开。这个其实在现场上也可以看到O1段有一侧阀门被锁死在较小的开度上,可能是承包商考虑到这个而采取的办法)。O2段开度控制在3/4--1/2左右。O3段在1/4左右。这样还有一个前提,是在包管风机不会憋压下。
另外的操作就是排空阀了,排空阀最主要就是调解曝气风量,其调解的依据是根据进水有机物的浓度和进水量的巨细。具体调解在第三章探讨。
另外的操作就是开停风机了。操作规程上都有步骤。不过要主意的是在开风机时,除了风机出口阀是包管全开以外,还要主意O池上面的管道阀门是否处于不错的开启位置。因为自己就遇到过O池上管道阀门开度太小,而排空阀处于关闭,造成风机憋压。所以在开启风机时需要检查一下各个阀门,比力保险就是开启以前尽量把排空阀开大了,在调了。当然在将管道阀门确定好合适的开度后(如上),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3.沉淀池
沉淀池的操作主要就是进水阀和排泥阀。
沉淀池的操作相对于简略,主要就是包管污泥池液位较稳就可以了。在同事时运行2个沉淀池的时辰要主意一下偏流问题。在底部污泥阀开启程度相差不大的情况,应包管沉淀池出水溢流高度大致相等。
最后就是运行闲置过久的沉淀池时,会有大量的漂泥。这是因为沉积在底部的污泥因为长时间消耗尽水中的氧而发生反硝化反应,产生氮气带动污泥上升。可以用捞网将污泥打坏,让其迅速流出,同时监护池回流处理即可。这个和做污泥沉降比时,试管放置时间过长,试管内污泥上浮的道理一样。
4.监护池
监护池主要是维护水位平衡和回流处理不合格出水。还是比力倾向于在监护池设置一个能在操作室显示的电子液位计,这样能很及时的调解。
5.污泥池
污泥池可以起到抗冲击负荷的作用。例如在进水浓度较高的时辰提高外回流比。从而能达到提高污泥浓度,降低有机物负荷。在进水浓度低时,减少回流比,避免在没有充沛反应底物下,污泥因内源呼吸而消耗掉。
另一个作用就是排泥。一般来说按期的排泥能够保持菌胶团的活性,提高处理效率。长时间的不排泥会要得处于衰老期,尽管污泥浓度高,但是活性低下,处理效果、效率都不会很好。
微生物生长曲线
用于活性污泥法的一般是处于静止期,这个阶段的细菌菌胶团成熟,具备很好的沉降效果。当然也有施用对数期的来处理高浓度废水,因为在这个阶段的细菌活性高,对数期菌胶团颜色较浅,甚至无色透明、但有旺盛的生命力,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强。但是由于其菌胶团不够成熟,泥水分离效果差,一般为用作开端处理。
3、存在问题汇总
1.油的处理
目前在系统还未进正常开车废水下,对进水中含有的油总是尽量避免使其进入系统。但是如果开车后出产废水中所含有的油类高于系统能够接纳的程度那应该如那边理?尤其是瓦斯化内废水中可能存在的重油,是水比重的1.1倍又该如那边理?外貌的浮油不能总是让水位保持在2.5m以上吧。调治池也是有一个容纳极限的。
这样还不比提前做好准备,个人假想是在节省建筑成本的情况下对调治池进行改造,使其具备隔油池的功能。在外貌设置刮油机,用来去除外貌浮油。而将调治池底部改造成漏斗形,并且在底部设置排泥管,哄骗清水压力排走可能会有的重油和沉淀污泥。这样是结合竖流式沉淀池的道理来处理。
方案可能不成熟。。。
2.曝气量的调解
曝气量的确定,自己一直试着从理论曝气量上着手。但是相关参量缺少。并且由于进水没有稳定的缘故原由,现有的参量也在变化。所以这部分进行的很困难,在忽略一些参量后,大致得出一个参考的计算式:
曝气量V=qv×ps/0.68(m3/h)
qv----进水流量,m3/h
ps----进水COD浓度,mg/l
由于推导公式比力繁琐,就不列出了。这个和实际还是有较大偏差,也就仅供一个参考。另外通过现场也有一些办法来进行调解。例如,每天所做的SV30(污泥沉降比)。一般来说,如果其值在进水浓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一直在减小,并且有迫害事物没有超出进水标准,那么就申明曝气量过大,造成污泥内源呼吸要得SV30下降,这个时辰就该减小曝气量了。如果是在做SV30时,在较短期里(好比说是在30分钟后记载数据时)发现量筒内污泥上浮了,那就申明曝气量小了。同样也可以观察沉淀池,假如沉淀池在正常运行下出现污泥上浮也可能是DO过低造成的。 另外O池上的溶解氧仪的安装位置也不是很不错,由于其安装在曝气地区范围,所以曝气上升的气泡与其接触会造成所测值比实际中水中含氧要高很多。
3.碱的投加
个人认为碱的投加是这个工艺中最重要的问题,因为这直接和运行成本相关。假如每天能在包管出水的情况下省出多余的碱,就算是一包,那么一个月下来也是个不小的数字。
在本工艺中,碱的最主要作用是为了去除氨氮,当然附带的能调治PH(酸碱度)。由于活性污泥对PH的适应是相对于较广的,一般在6.5-8.5。在没有氨氮或者氨氮浓度低(<40mg/l)的情况下,完全都可以不需要加减。
从理论上来计算,1g氨氮需要3.57碱。但是污水成分庞大。这样的结果很不准确。工程上常用的是试凑法。但是这个需要收集相关数据,例如:进水碱度,进水氨氮浓度,进水流量,投加的碱量,出水的碱度等。这样同过积累数据来寻找其大致的范围。
一般包管出水碱度在50--100mg/l即可。
4.O池的改进
经过前面O池的涉及先容。关于O池的水力停留时间问题。T=V/Q。则本工艺设计停留时间为(3024+756)/100=37.80,要是设计流量真的是100m3/h的话,那远远高于设计值。因为微生物的平均停留时间至少是等于水力停留时间,但是过长的泥龄会导致微生物老化,絮凝条件恶化,也增加了一些惰性事物导致的浊度。这样开端的改进是增加布水槽。改成半完全混合式。或许能稍微改善。另一个就是需要经常排泥,保持菌胶团活性,污泥年龄过长污沫子颜色会变黑或者褐黑色。但就目前岗位上情况来说,施用带式脱水机显得有些浪费,因为没有充沛营养源下,污泥的增长也不是很明显。
5.沉淀池
关于沉淀池,本沉淀池的设计很成无题。起首从其设备来讲,在二沉池都是施用刮吸泥机,只有在初沉池才会采用刮泥机。这是因为从曝气池的出水所含的泥是呈絮状,而刮泥机只能刮动较大的沙粒。所以用在二沉池是完全不行的。这个可以从排泥现象看出来,当排泥过很长时间,底部边角上的污泥就会上浮起来。这申明施用刮泥机效果实在是较差。
再一点,从池体本身的设计来说,本池子所采用的设计既不属于辐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的池深一般为1.5-3.0m),却类似于竖流式沉淀池(例如其直径和深度)。但是其泥斗的倾角又太小,原来可是施用排泥管通过清水压力来排泥(这样无需功耗设备),却施用上了并不合适在二沉池施用的刮泥机。所以个人看法是,在刮泥机用法不大的情况下(还经常罢工),还不比将其改造成合格的竖流式沉淀池,更经济,更合理。
m3/h的话,那远远高于设计值。因为微生物的平均停留时间至少是等于水力停留时间,但是过长的泥龄会导致微生物老化,絮凝条件恶化,也增加了一些惰性事物导致的浊度。这样开端的改进是增加布水槽。改成半完全混合式。或许能稍微改善。另一个就是需要经常排泥,保持菌胶团活性,污泥年龄过长污沫子颜色会变黑或者褐黑色。但就目前岗位上情况来说,施用带式脱水机显得有些浪费,因为没有充沛营养源下,污泥的增长也不是很明显。
5.沉淀池
关于沉淀池,本沉淀池的设计很成无题。起首从其设备来讲,在二沉池都是施用刮吸泥机,只有在初沉池才会采用刮泥机。这是因为从曝气池的出水所含的泥是呈絮状,而刮泥机只能刮动较大的沙粒。所以用在二沉池是完全不行的。这个可以从排泥现象看出来,当排泥过很长时间,底部边角上的污泥就会上浮起来。这申明施用刮泥机效果实在是较差。
再一点,从池体本身的设计来说,本池子所采用的设计既不属于辐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的池深一般为1.5-3.0m),却类似于竖流式沉淀池(例如其直径和深度)。但是其泥斗的倾角又太小,原来可是施用排泥管通过清水压力来排泥(这样无需功耗设备),却施用上了并不合适在二沉池施用的刮泥机。所以个人看法是,在刮泥机用法不大的情况下(还经常罢工),还不比将其改造成合格的竖流式沉淀池,更经济,更合理。
╭(╯3╰)╮找上海废水提升泵厂家,请找上海龙亚废水提升泵厂。欢迎咨询:O2l-6l557O88 或 02l-6l557288。(⊙o⊙)…